2012年1月18日

外婆的故事

這篇日記很久之前就寫好了,
一直沒機會轉到自己的blog,
今天決定就貼過來吧,
順便引一句蔡康永的話:

"成長時跌跌撞撞,出盡洋相,被人笑話,和人衝突,都是為了能夠逐漸長肌肉,
長腦子,找到平衡感以及存在感。成長不可能一步到位, 任何值得的事情,
都不可能一步到位。我們就是必須從某一刻開始成長,開始跌跌撞撞,然後
又在某一刻領悟:那經過的一切值得。
【~很多次投票中的某一次~ 平靜完成後的~ 一個星期天】"

雖然投票跟這篇文章沒什麼關係,
但一樣的是我們都享受著前人努力的果實,
在這樣良好的基礎下繼續努力吧!

--- --- ---

外婆前陣子生重病,
所以12月回台灣的時候有很多天待在彰化,
無事問了一些日據到光復期間的事,
寫下來做紀念。

手邊一時找不到外婆的照片,
貼外公的好了。

外公外婆現在看到地瓜會怕,
因為小時候吃太多了,
過去很多時候一餐是整碗的地瓜,
偶爾加上幾粒花生。

以前養豬就是存錢,
每到過年會宰一頭當學費或嫁妝,
所以現在撲滿才很多小豬造型。

收成不好的時候豬先吃,
有時候人一天只吃兩餐。

外婆20歲左右國民黨來台灣,
所以外婆是會說日語的,
228的時候叫「有耳無口」,
話不能亂講,講錯話會被槍斃。

美援的米袋是棉質的,材料很好,所以被拿來做成內褲,
很多人的內褲後面都是紅色的握手圖,上面寫「中美合作」。

上課的書包分三種,
家境最好的拿美軍留下來的防毒面具背包,
次好的用美援的麻布袋,
最差的拿布把東西捆成包袱,纏在腰上。

廟口的布袋戲是寓教於樂,
多數演一些忠孝節義的故事,
雲州大儒俠太轟動,導致當時的國民黨進一步限制台語節目。

鄉里的大人無事就分配一些樂器練習,
過節或祭祀的時候會出來表演。

小孩子有種打零工的方法叫撿鵝毛,
撿一袋可以換兩毛錢,
約等於幾顆糖果。

以前一塊年產600斤米的田,
現在可以產1,600斤,
農藥、肥料、稻種的應用大大改善了收成,
小時候赤腳上學,
到爸媽輩初中時,學校已經有人有腳踏車了。

89歲的外婆,趕快好起來喔。